台灣運彩推薦經銷商
-智慧野球(二):打線到底怎麼排?從數據派角度去排列打序-
運彩比分足球
。即時熱搜[文蛤池大量暴斃,天使臺灣日],日前筆者在站上有分享了由美國知名棒球作家兼球探Keith Law所寫的《智慧野球:揭密傳統以及現代數據如何影響棒球和觀念》(Smart Baseball: The Story Behind the Old Stats That Are Ruining the Game, the New Ones That Are Running It, and the Right Way to Think About Baseball)這本將數據派理念以及現今棒球趨勢,簡明扼要地陳述給棒球迷們的好書。上次談到這本書,主要是要探討打擊王這個頭銜以及衡量方式之間的問題。上次的文章提到,在先不考慮其他像是wOBA或是wRC+等較為進階的數據之前,能夠有效衡量一位打擊者的數據並不是傳統上認定為安打製造或然率的打擊率,而是衡量一位打者上壘能力的上壘率(OBP)。而筆者這次則是要來談到打線棒次先後次序,到底該如何安排。但這次筆者想要談的是Law在書中多次引用,來自Tom Tango等人所著寫關於棒次排序的敘述。在同一個章節裡,Law反而是談了比較多關於所謂關鍵性打者以及打線保護的迷思。如果讀者想要關於那方面的解讀及敘述,可以去「樞紐棒球」他們所提供的翻譯及注釋。(一、二)以傳統觀念而言,我們所知道的棒次排序大概是會將速度最快的打者擺在第一棒,第二棒則是要能夠推進第一棒,所以要求觸擊短打的能力或是不容易被三振的打者。第三棒會擺打擊能力最好的打者,而第四棒就是全隊長打能力最好的打者。第五棒跟第六棒則會被認為會是有長打能力但打擊能力較差的球員。剩下的打者則是依序排下去。但是數據派的觀念可就不是如此了。早在2006年,Tom Tango、Mitchel Lichtman、以及Andrew Dolphin就在他們合寫的書The Book裡面就提到了棒次排序的問題。Tango等人的主張很簡單,上壘就是一切。所以相較於傳統認為速度為上、選球為輔的觀念,Tango等人認為第一棒應該是球隊裡(上壘能力)最好的三名打者之一。而由於他在打擊時大概只有36%左右的時間是壘上有人的,所以我們不要把長打火力(全壘打)浪費在第一棒。而剩下兩名打者,相較於傳統上會直接擺在三四兩棒,Tango等人則是會把他們排在第二棒以及第四棒。這兩個棒次依照Tango等人的研究,發現雖然第四棒的生產能力比第二棒稍微好些,但是由於第二棒的打數會比第四棒還要多,所以基本上兩名打者的重要性其實相去不遠。甚至,我們會將打擊能力最好的打者,擺在第二棒。而當第二棒及第四棒能力相當時,則會將上壘能力較好的打者擺在第二棒,
世界盃投注
而長打能力較佳的則是擺在第四棒。(關於進攻型二棒的介紹及更詳盡的數據,可以參考站上板友王大麥大大的文章)在排好這三名打者之後,接下來球隊裡第四和第五好的打者。在傳統觀念哩,第五棒像是個窮人版的第四棒,但是在數據派的眼中,第五棒的重要性會稍微比第三棒在重要一點,原因在於第三棒在上場時壘上有人的機率較少。所以第五棒的重要性會比第三棒稍微吃重一些。然而如果兩位打者能力相近時,第三棒則是會擺上全壘打火力較強的打者,第五棒則是交給整體打擊能力較好的那位打者。總而言之,在排完1、2、4之後,就是將第四好的打者擺在第五棒,但如果他是個非常依賴全壘打的打者,Tango則會建議讓他打第三棒。雖然這是2006年所提出的說法,但是即使到了現在,Tango等人所提出的這套研究及理論也是被許多數據派作家及信奉者視為打線排序的基本法則。包括在Law的書裡也是引用了Tango的理論去解釋第二棒應該是球隊中最好的打者的說法。Law以及Tango都提到,即使經過了所謂optimization的過程後,所調整出來的打線所獲得的分數,其實也只多了幾分罷了。但是Law認為,即使是最小的優勢,在棒球對於數字如此斤斤計較的運動中,該搶的就是要搶!Law也提到,前一棒比後者在整個賽季多獲得了2.5%的打席數量,也就是說,打序越前面,打席數也會比較多。而根據這個理論,在比賽最後關鍵時刻,如果把最好的打者往前移,
世界杯足球賽
那我們也能讓這位打者在最後關頭比較有機會成為決定勝敗的關鍵,而不是讓能力較差的打者去決定球隊勝負。而至於為何不把最強打者擺在第一棒,就如前面所提到的,是因為第一棒上場時,壘包上沒人的機率較高,所以不要把火力浪費掉。講直白一點,第一棒的職責就是要當第二棒打擊時的滷蛋。但是我們要注意的是:Tango的理論,是建立在將打者的上壘率視為優先考量的前提所形成的。而就如同之前所提到的,要衡量打者的數據已經有更為精細的wOBA或是wRC+等數據。所以在打席排序上,並不會這麼斬釘截鐵的就是把上壘率最好的三名球員擺上1、2、4。但是無論打線怎麼排,都會回到最根本的目的,那就是要得分,而得分的根本就是上壘。除此之外,由於現在國外棒球以及運動科學發達,在有了Statcast之後,大聯盟球隊也可以利用這些資料,去更準確的預測球員的表現,而去安排這些球員的任務及打序。但是由於CPBL目前缺乏這種類型的資料庫 (或是友但不公開),所以暫時還沒能夠利用那些資料來評估或預測球員的表現,頂多只能夠從過去兩三年的表現去發現趨勢。另外一個Tango等人所提到的就是九一連線的問題。但相較於臺灣棒壇對於九一連線的理念,
運彩免費報牌
Tango等人認為第九棒的目的是要讓他成為第二個第一棒,以延續上壘。但是這個觀念的實行主要是當第九棒與其他打者落差甚遠,比如說國家聯盟投手擔任打擊時,才可能會去實行的戰術。這種戰術也比較適合用在短期賽事而不是整個球季,所以除非有必要,基本上九一連線不會是數據派會建議使用的策略。接下來我們就用最近話題性很高的富邦悍將隊打線,來看看到底這個號稱臺灣隊等級的打線,在數據派的眼中該怎麼擺設。由於目前筆者手上沒有足夠的資料可以預估成績,就暫時使用過去三年所統計出來的數據,來試圖計算。再來,筆者所使用的先發打序名單不會只是依照打擊能力而排序,而是會根據日前熱身賽以及開季之後的名單來計算。如果依照傳統的想法,我們得到的結果大概是這樣: 1 張正偉 跑得快上壘不錯 2 胡金龍 會推進會點 3 林益全 打擊最穩定 4 蔣智賢 長打多,打點多 5 高國輝 全壘打多,
玩運彩即時比分nba
K也多 6 陳品捷 剩下最好 7 林哲瑄 剩下第二好 8 方克偉 守備組/伏兵 9 李宗賢 守備組/伏兵 以傳統派的觀點來看,富邦裡最好的兩名打者林益全跟蔣智賢一定二話不說,被放到了第三跟第四棒。第一棒則是速度較快的張正偉或是林哲瑄來擔任,但考量到張的上壘比較好的情況下,就將張擺在第一棒。接下來contact最好的胡金龍則被擺到了第二棒,無論是犧牲觸擊、安打、或是有功能的出局都可以護送跑者推進。高國輝則是因為具有長打能力,被排在第五棒「保護」蔣智賢。剩下則依序排完。但如果要以Tango的理論去排,
澳網女單賽程
則是會得到以下的結果: # 姓名 OBP wOBA 1 張正偉 .406 .368 上壘率並列第三高 2 林益全 .414 .405 上壘率最高 3 陳品捷 .403 .389 上壘率第五 4 胡金龍 .408 .402 上壘率第二高 5 蔣智賢 .406 .430 上壘率並列第三高 6 林哲瑄 .402 .385 7 高國輝 .367 .402 8 方克偉 .337 .314 9 李宗賢 .321 .315 依照Tango的理論所調出來的打線,就是依照每位打者上壘能力去做擺設。以富邦為例:張正偉因為不錯的上壘能力,加上長打火力較為欠缺的情況下,成為了最適當的第一棒人選。第二棒則是擺上了球隊裡最好的打者,而如果就上壘率來看則會是將林益全擺在二棒的位置。接下來上壘率第二名的胡金龍則會擺在第四棒。Tango雖然在書中有提到將長打能力較強的打者擺在第四棒,而上壘較強的擺在第二棒,但無論你怎麼安排,這兩人在Tango的論點在二四棒都是相當適當的。所以在排完1、2、4之後,那麼接下來就是來安排3跟5。第五棒則是將上壘能力並列第三的蔣智賢擺在第五棒,然後將上壘率第五名的陳品捷擺在第三棒。就如前面所提到的,第五棒的重要性會比第三棒大一些,畢竟他要延續第四棒的上壘,再加上上場打擊時他比較有可能會有將跑者送回來的機會,所以我們把上壘能力較好的蔣智賢擺在第五棒,而稍微在後面的則是第三棒。最後的6到9則是類似傳統派的想法,依序排完。我們可以依照上壘率,或者是現今數據派比較信任的wOBA來排序。但是從林哲瑄到李宗賢四人,依照數據派的觀點而言,應該被安排在這個範圍內。但是就像前面所說,我們現在已經有更加精細的數據可以來評斷打者了。wOBA比起OBP而言,是更完整的將打擊的能力統計出來。所以如果我們將OBP視為打線排序的最基本衡量數據,在依照wOBA稍微修正,會產生不同的結果。以富邦打線為例,wOBA的排行中,蔣智賢很明顯是球隊當中最好的打者,因此我們將他排在第二棒,接下來則是將wOBA第二的林益全放在第四棒,因為他不僅是球隊裡頭兩位打者的其中一人,也是上壘能力最好的打者。(當然我們也可以把他們對調)接著就跟前面一樣,我們把張正偉跟胡金龍擺在第一棒或第五棒。我們這邊可以有兩個選擇,一個是因為顧慮到胡金龍有更好的上壘能力,所以我們把他擺在第一棒,或是顧慮到他是球隊裡第三好的打者,所以放在第五棒。這邊我們就先把張正偉擺在第一棒,然後胡金龍在第五棒。所以在把最重要的1、2、4、5排好之後,我們在第三棒遇到了一個有趣的抉擇。如果我們依照上壘率來安排,那麼我們會將上壘能力較好的陳品捷擺在第三棒。但如果是考慮wOBA,那麼可能就會將非常依賴全壘打砲火的高國輝擺在第三棒。別忘了,第三棒的重要性並沒有傳統派所想的那麼重要。所以理論上,打第三棒反而是給予這位打者較輕的責任。因此,我們這邊就先將高國輝擺在第三棒,然後讓陳品捷打第六棒。至於剩下的三名打者,就是依照wOBA多寡排完。這樣我們就得到了這個打序: 1 張正偉 2 蔣智賢 3 高國輝 4 林益全 5 胡金龍 6 陳品捷 7 林哲瑄 8 方克偉 9 李宗賢 眼尖的球迷就會發現,這個打序跟春訓時常看到的,怎麼有點像?那為什麼到了季賽卻要場場調整?對於富邦教練團而言,或許他們對於球隊裡面打者能力的評斷有自己的想法,或者是因為現階段一些選手的手感及健康讓他們覺得有必要去調整。除此之外,對於打線的安排,也會因為對上左投或右投而有些許的差異。而且在一個擁有這麼多強打者的球隊裡,要如何調和團隊之間的和諧想必也不會太輕鬆。但無論那差異為何,最好的打序安排應該是在春訓時就應該有基本的計畫及想法了。或許富邦可以用新戰力加入時間較晚為理由,但是說真的,一再地去調動打序真的能夠幫助這些打者們找到他們最好的位置及任務?這是一個值得省思的問題。或許讀者們會認為這是一篇棒次文,而筆者應該被水桶一陣子。沒錯,這的確是一篇棒次文,但是棒次文的優點就是可以讓我們去思考打序安排的原理以及哲學。筆者在這邊只是試圖納入數據派的基本概念,
龍富娛樂城
以及一些自己的看法,來說明打序安排這件事。而且就像之前提到打擊率及打擊王的迷思時所提到的,傳統派的觀念並不是錯誤或沒有用,而是它的概念上有些許的瑕疵或迷思在裡面。數據派的觀點,並不是完美的。但是由於它納入了數據的考量,所以在理論上的辯證,
刮刮樂1000萬大富翁
會比傳統印象派更令人信服。但說到底,無論你是依照傳統派或日式思維去安排,還是用進階數據來評量打者的能力及定位,最後還是要靠打者自己去打,才能夠看得出這個打線的能力,否則也只是紙上談兵罷了。PS:以上各位打者打擊數據為統計過去三季(2015-17)平均下來的數據。由於並沒有適量的資料或預測資料可以使用,只能夠先暫時以此為替代方案。除此之外,筆者也考量到陳品捷、李宗賢及方克偉在數據上樣本不足的疑慮,如果有任何建議或是意見,也歡迎大家討論。,